消防施行救援作業的火場溫度普通為600℃~1000℃,輻射熱為115 kW/(m2·s)~200 kW/(m2·s),所以消防服需有較好的隔熱性能,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減少衣著者所受的熱傷害。當消防服處于熱源與受維護消防戰役員之間時,熱量將經過熱傳導、對流、輻射三種方式的綜協作用傳到消防服內側。由于織物外表的反射作用和織物的吸收作用,使其具備了一定的隔熱性能。
織物纖維的導熱系數遠大于空氣導熱系數,所以熱量從消防服外側傳送到內側時,比直接在空氣中傳送相同間隔、時間存在一定滯后。消防服織物層數、織物性質、消防身體形態及衣著狀態等均對空氣層厚度有影響。較小的衣下空氣層厚度對熱能障礙過小,易形成皮膚二級燒傷;但過大的空氣層厚度,會產生熱對流效應,促進熱量傳送。
消防服的隔熱性能與纖維原料導熱性、消防服構造設計、面料及里料構造均有很大關系。消防服纖維選用上,選用導熱性差的紡織纖維,使外部熱源的熱量難以向人體皮膚傳導,從而提升消防服隔熱性。在消防服構造設計中,盡可能減少啟齒、縫合外漏部位,選擇嚴密水平適宜的消防服面料,進而減少環境中熱量向內傳導的直接通道,到達優化消防服隔熱性能的目的;設置的空氣層厚度越接近合理值,熱量傳輸阻力越大,隔熱性能越好。